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产生污水,那么污水在处理的设计上目前使用曝气器也成为了主流,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微孔曝气器,从材质上分,主要分为:陶瓷、刚玉、膜式(包括盘式和管式)曝气器、钛合金曝气器,各有优点利弊,在使用上盘式是使用得较早,较成熟的曝气器。一开始的曝气器就是盘式的,那么微孔曝气器应该选择哪种呢,我们一起来了解对比一下吧。
盘式的缺点:
1.存在曝气死区(简单分析,整个盘底都是),搅拌性能不如管式。
2.相对浪费管道,整个工程造价要高于管式。
3.不曝气的时候,泥就直接沉积在盘的表面,再次启动直到要把泥重新搅拌起来,比起管式要多耗费30~40%的能量(据老外说是他们在美国的两个类似的SBR工艺中对比,结合计算得出的结论)。
4.布置密度不如管式,如果你池子比较小,曝气量又十分大,这样就只能用管式了,因为在这平面内无法布再多的盘了。
优点:从国标上规定,盘式压头损失要比管式小一点,大概1000pa;传氧效率比起某些管式,要略高一点点。
与盘式相比,管式的优势很明显:
1.拌性能好。整个管式曝气器,是360度打孔的,不存在曝气死区。
2.节省了部分管道的费用,工程造价要明显低于盘式。
3.不曝气的时候,泥只能沉积在管面靠近中间很小的范围(这个范围EDI是不打孔的),稍稍往边一点弧度就增大,泥就无法沉在上面。再次启动的时候,一振就把泥振起来并且迅速搅拌。所以在SBR、CASS这类工艺中,管式优势十分大。
4.在曝气量要求很大,池面面积相对较小的情况下,只有管式能满足要求。
虽然管式的压头大于盘式,传氧效率略低(EDI的产品,同等水深海拔气温条件下,如果一般的管式在清水中的理论传氧效率能选取30~32%,盘式就能达33%),但是在设计中已经考虑了这点。通过适当多布一些管道,来保证管式能达到和盘式同样的传氧效率
管式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,不含增塑剂,能长久保持弹性,耐酸碱、不硬化、不脆化、不老化。产品的气泡直径小,既能保持高的氧转化率,又能达到混合搅拌的作用。采用自闭孔结构,微孔不堵塞。安装、拆卸方便。降低能耗。
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管式和盘式微孔曝气器的区别和优缺点,管式曝气器在池底的安装,容易简单,安装时不需考虑和地面的水平关系,不管误差多少,均能发挥曝气传氧能力。但是管式曝气器不宜重压,不宜堆放在室外,应远离火种及硬物,避免损坏。